生活中時常見到有關於毒物介紹、文章等資訊,讓人眼花撩亂、摸不清楚頭緒,同時也讓社會上搞不清楚到底何謂真正的「毒物」,會讓人有只要「長期、慢性、過量」等錯誤想法,所以這也導致了常常聽到毒物謠言的假新聞出現。但這就是毒理威廉這種真正毒理專家存在的價值。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有形或是無形的有毒物質存在,除了大自然既有的毒素之外,隨著科技的發達,人為因素所產生的毒素也與日俱增。而這些有毒物質其實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要如何避免受到毒物的影響,讓我們可以健康的活下去,可能已變成了很大的問題。所以這就是這堂課存在的意義。
毒物也是一種化學物,這些毒物可以來自工業生產、環境汙染、大自然排放等。在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更有許多新興毒素,可在藥品、食品、化妝品、農藥、醫療器材、半導體、3C 產品及化學武器中看到。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許多有形和無形的有毒物質環繞,除了一些在大自然已經存在的毒素外,隨著科技的發達,有越來越多的人為毒素也充斥其中。
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暴露會導致健康損害,其嚴重程度可大可小,輕則肉眼既可辨識,重則傷身死亡。而這些毒素也並不是遙不可及,事實上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要如何在有毒的環境下還能安全地活著,已然變成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也因為如此,全球專門研究毒物的「毒理學」(Toxicology)迅速的由單純的毒物研究學科發展成一個完整的專業學門,讓我們可以與時俱進,即時的了解這些新興毒素的特性,讓我們更有機會去了解其致病機轉與如何預防。
毒理學的定義就是要研究物質對人類和其他生物體所產生的毒性及其制毒機轉,並且可以對暴露於毒物的受體做出定量評估,以分析其受毒害的嚴重程度與被毒物波及的次數頻率。
毒理學的另一個重點除了要發展更有效的殺蟲劑、抗菌劑、農藥之外,發展解毒劑或其防護措施也是重要的目標,但此舉除了要先探討毒物的本質特性之外,其致病機轉也要有足夠程度的研究數據,才能有助於發展更安全無毒的生活環境。
毒理學的涵蓋範圍很廣,涉及化學物質的毒性研究大致包括五種:
這些化學物質,就存在於你我的身邊,但如何建立正確的關念、預防並安全的共存,都會在本課程中介紹。
隨著生物科技與醫學的進步,逐步有系統性的了解這些毒物的特性以及防治手段。本課程是以結合基礎毒物知識與現實生活概念的方向出發,以淺顯易懂的說明為課程表現核心,將用有系統性的方式解說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毒物質與辨識真偽資訊,有助於增進對毒物的敏銳度,並盡量降低毒物所造成的傷害。
第 1 堂:毒物真諦的由來與目標
第 2 堂:毒素就在你我的身邊
第 3 堂:垃圾食物比毒素還糟糕
第 4 堂:劑量就是中毒的關鍵
第 5 堂:生技食品難道會造成食安問題嗎?
第 6 堂:各大中毒事件給人的啟發
第 7 堂:基改食品有毒嗎?
第 8 堂:你覺得砒霜有毒嗎?
第 9 堂:新冠病毒到底是什麼?
第 10 堂:天空灰濛濛讓你霧霾分不清
第 11 堂:空氣清新的教戰守則
第 12 堂:對抗霧霾用吃的食踐術
第 13 堂:毒物的吸收途徑
第 14 堂:毒物的代謝途徑
第 15 堂:尼古丁到底有沒有毒?
第 16 堂:體外施打免疫細胞有毒嗎?
第 17 堂:曬太陽也會讓皮膚中毒
第 18 堂:戴奧辛也是環境賀爾蒙
第 19 堂:亞硝酸鹽到底是從哪來的?
第 20 堂:號稱來自天然的就沒有毒嗎?
第 21 堂:食品添加物吃多了有害嗎?